精致建设 质量是天——江苏省淮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亮点透视

精致建设 质量是天——江苏省淮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亮点透视

  淮安市从200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分别开展整治建设工程、提高工程质量的“质量管理年”、“质量攻坚年”和“质量绩效年”活动。淮安市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从实际出发,在制度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在监管机制方面,不断创新,建立起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新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小城市管理工程质量的新路。我们将淮安市在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创新出的十个“亮点”奉献给大家。

1.政府重视政策保障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设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质量是生命,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生存的根本所在。淮安市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从2007年开始,用3年时间、举全市之力分别开展“质量管理年”、“质量攻坚年”和“质量绩效年”活动,将整治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作为关注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淮安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1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以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组建工作班子。同时,整合市建设局系统内部优势资源,成立了勘察设计组、建筑施工组、建筑材料组等10个专业工作组,具体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推进工作。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从而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淮安市委、市政府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市政府每年制定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对工程质量工作全面动员、重点部署。专门召开全市建设工作质量座谈会,邀请市场各方主体的代表、专家学者、管理部门共商质量管理大计。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都多次视察工程项目,并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做出具体指示,要求全市建设系统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务必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全市工程建设各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质量,充分把管理年活动作为重大机遇、重要抓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方位、全过程、多环节、多层面地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和探索。

为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淮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淮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淮安市优质建设工程创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社会投资民用建筑初步设计审查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加强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根据市政府文件,市建设局制定了《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施细则》、《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实施细则》等20多项配套文件。各县区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与此同时,各主管部门狠抓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该市积极开展了舆论宣传工作,在《中国建设报》等国家级、省级报纸上发表专题报道,在地方媒体设立专栏、进行网上互动等宣传活动,开展在施工现场悬挂宣传标语、组织专家赴现场指导、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和工程质量管理进社区等工作,举办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及时编印简报、组织观摩等,加强各方责任主体的联动交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这项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国家和省、市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各县区的积极响应,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参与。

自2007年以来,先后已有20多个城市的人考察和学习淮安市工程质量管理的经验。江苏省质监总站破例在省质监网设立“淮安质监之窗”,宣传淮安市工程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2008年江苏省建设厅在淮安召开工程质量管理现场会,推广该市的经验和做法。

2 .“两金”制度开创先河

淮安市在工程监督方面,创造性地建立了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和质量保证金(保函)监管制度。

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质量最重要的防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监理行业的恶性竞争、无限压价,使监理收费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造成了服务不到位、人员不到岗、责任不落实、检查不彻底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给建设工程质量带来了隐患。

为此,淮安市制定出台了《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实施细则》,规定监理服务费的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80%,并实行专户存储制度,即建设单位在签订监理合同后,将监理服务费打入专户,由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管。为保证制度落到实处,该市出台了《建设监理行为考核办法》,办法规定,在每次监理服务费支付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监理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提出监理服务费的支付建议,建设单位依此予以支付。同时还出台了《监理优质服务标准》、《监理招投标办法》、《建筑节能监理要点》,试行了监理协会会长轮值制度。通过推行这些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监理市场秩序,提高了监理工作质量。

在一次全市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座谈会上,监理单位的代表一致认为,实施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制度,十分及时,非常必要,维护了监理企业的利益。既促进了监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又能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质量,是监理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的契机。监理企业的代表纷纷表示,该项制度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健康有序发展的平台,他们一定要苦练内功,提高素质,严格要求,自我约束,强化监理工作,为不断提高全市建设工程质量作出贡献。

自监理服务费专户存储制度实施以来,淮安市区已有70个工程的监理服务费存入了专户,监理费合同额达4434万元,受监工程总投资达31.98亿元。实践证明,该项制度的实施有力地规范了监理市场秩序,避免了无序、压价的竞争。同时,通过保证合理的建设监理成本支出,使监理单位的利益得到了维护,监理单位在人员配备,设备设置、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予以加强,监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

淮安市质量保证金(保函)监管制度是指在工程竣工时,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将工程质量保证金(即工程价款的3%~5%)缴纳在银行特定账户,由政府和建设单位共同监管,使工程质量问题在缺陷期内及时维修有了经济保证的一种制度。质保金的本质属性是施工单位工程款的一部分,对质保金实施监管,是更换保管人,但并不免除、不替代责任主体法律责任的一种做法。

在缺陷责任期,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或缺陷时,施工单位自己出钱进行维修,缺陷期满后,施工单位得到保证金的返还。如果施工单位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进行维修,建设单位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委托有资质的队伍进行维修,所发生的费用可从质保金中支付,且直接委托队伍进行维修,不免除原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实施质量保证金监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某些开发商在工程结束后一走了之和不管后期保修工作的问题,保证了建设、施工单位保修工作的及时、高效,保证了建设工程保修阶段的质量。

质监站明确了在工程竣工验收或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之前必须缴存质保金的硬杠,并与市房管局协调,确定了在办理房屋交付手续时审查“工程质量保证金监管证明”,双管齐下,使质保金监管实现了闭合管理,杜绝了偷逃情况的发生。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共计有30多个住宅小区的269项工程的质量保证金纳入了政府监管,共办理了建设工程质量保函122份,保函金额3013.51万元。在制度的推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都表示赞赏和支持,如大成建筑公司的韦志坤董事长就多次在会议上讲,淮安市质量保证金制度很及时,不仅仅对老百姓负责,更是对施工企业的一剂良药啊,以前我们公司施工承建的小区外地开发商卷走了我们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金,我们施工企业要贴钱去维修,心里不是滋味,确实存在质量保修得过且过的心态,但是现在属于我们的钱被政府监管着,我们放心多了,只要我们做好后期服务,这钱就一定会退还给我们。淮安市富丽房地产董事长宋惠娟更是拍手叫好,她说:“这项制度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真正的惠民制度,老百姓得实惠啊,虽然我们是本地企业,但是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这项制度。”

3.一户一验保障民生

淮安市区某小区工程在开展分户验收核查工作时,发现建设单位组织的第一次分户验收检查数据存在明显偏差,60%住户房间开间尺寸记录数据与实测值不一致。质监站当即停止验收核查工作,责令建设单位重新组织逐户检查,对问题整改合格后再重新组织逐户核查,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和不良行为记录。

淮安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住宅工程质量一户一验制度。通过一户一验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企业质量意识显著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住户满意度显著提高、群众投诉率显著下降的良好效果。2008年全年涉及房屋质量问题投诉仅37件,较2006年下降67%。

2006年7月,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淮安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暂行办法》,开展住宅工程一户一验。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对分户验收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2007年5月,该市在江苏省出台的《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规则》基础上制定了《淮安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实施细则》。2008年8月,他们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核查的通知》。

在分户验收中,该市将检查重点放在群众关注、投诉多发的环节上,通过消除重点环节、关键部位质量问题达到提高整体工程质量的目的。这些环节包括:房屋空间尺寸的测量;屋面蓄(淋)水、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房间的蓄水、外窗(墙)淋水试验;楼、地面、墙面裂缝、空鼓情况检查;给排水工程管道渗漏、电气工程配件质量检查。

施行“三检”制度,通过由不同人员三次检查,消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情况,消除检查死角。第一步先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填写《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汇总表》,并在每户室内张贴《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合格证》;第二步由建设单位从“淮安市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技术人员名册”中,随机抽取不少于5名的技术人员组成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核查组,逐户复核分户验收记录,核查分户验收标记,并填写《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核查记录表》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核查汇总表》;第三步质监人员进行一定比例的监督检查,督察前边两次检查结果是否真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整改。

培训专业人员,组建技术人员名册。组织对开发、监理、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选择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员经过分户验收的专门培训,建立淮安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技术人员名册,形成一支在政府有序管理下的房屋验收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作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辅助力量参加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

为保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准确、真实,规范工程参建单位在分户验收中的质量行为,该市质监站要求工程开发、监理、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检测仪器,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检测手段来准确记录工程真实情况。

实施“一户一证”制。对分户验收合格的住宅工程每一户发放分户验收合格证。合格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验收单位和人员名单、工程质量责任法律法规以及住户验房常识等。

工程分户验收质量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分户验收工作效果。为此,该市建立了分户验收工作考核制度,对在分户验收工作中走过场、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从严查处,予以通报批评、不良行为记录、延期验收等处罚,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4.质量预警防患未然

2006年7月,当时在建的某商场基坑塌方造成淮安市主要交通道路———淮海路塌方,供电、水、煤气、通信等线路受损,经奋力抢险,花费了几百万元才稳妥处理了事故。分析类似事故,缺乏有效的预控措施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淮安市着手开展质量预警工作。

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淮安市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重点环节现场监督制度》、《建设工程质量关键环节预警提示制度》。主要针对工程建设中影响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方面进行预警提示,重点对待。如冬雨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支模、建筑节能、装饰装修施工等。文件要求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每年冬、夏季(一般为12月上旬、7月)施工前,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冬、夏季施工预警提示,每年6月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一次雨季施工预警提示;在工程深基坑施工前,针对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进行预警提示;在工程重要结构构件、装饰装修施工、建筑节能施工前,预先提示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规范进行施工;工程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开展预警提示的监督工作。近几年,该市书面发工作联系函160多份,提示工程参建单位开展有效预控工作,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如市区某一住宅小区工程,共需几万立方米混凝土施工(其中有一单体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如何预防混凝土裂缝问题,质监站事前提示,工程参建单位认真重视,从设计构造、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开展预控工作,有效地防治了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通病。

对淮安以前少有的基坑工程施工,该市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引进专家到本地传经送宝,培训人员,经过一段时期摸索,结合淮安地方特色,制定了《淮安市深基坑管理规定》。按照要求,质监站对每一个深基坑工程开展专家论证工作,对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还要求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必要工作,把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风险分析透,全面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如该市在建的中央新亚购物广场工程,地下二层,基坑深度十几米,工程单体体量十几万平方米,在苏北堪称第一。该工程周边环境复杂,针对该基坑特点,质监站与工程建设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工程预控方案,邀请省内外专家对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开展论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基础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工程质量。

对重要工程项目的每一步工作,该市均组织专项检查,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复杂项目,组织专家组开展“回头看”,验证论证效果,检查实体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如针对一在建人防工程,其周边是两处已建好的11层房屋,在该工程施工前,已按要求开展了预控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质监站又组织专家开展“回头看”,进一步确保了工程结构质量安全。

目前淮安市初步构筑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预警体系,形成了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通过义务监督员、社会群众的热心、关心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工程预警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赞同,特别是某地塌楼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对类似情况的工程项目建设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时刻关注工程建设过程,积极向建设主管部门反映了工程进展各项情况,建设主管部门的制度制定、教育培训、政策宣贯以及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预警意识明显提高。在工程建设前,按照相关步骤,要求积极开展预警工作专项研究,制定针对工程特点的预控措施,自觉开展质量预警工作。开展质量预警提示工作以来,淮安市未发生一起以往的质量事故,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建设主管部门督促、指导下,工程参建单位提前积极制定了处理方法,消除了质量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联动监管无隙覆盖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淮安市注重加强与发改委、规划、房管等部门的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和协作联动机制。

与发改委联动,实施对社会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以前该项工作没有开展,只由发改委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

与规划部门联动,加强对单体建筑的市政配套设施的监管。先由规划部门对配套设施的方案进行审批,然后由审图部门审查、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再由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进行专项联合验收,最后由建设部门将单体建筑与配套设施进行捆绑备案。

与房管部门联动,开展对保障性住房的联动监管,开展对既有房屋装饰改造的联动监管,实施施工验收备案与产权证办理的联动监管。

注重加强建设局系统内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建工、市政、质监等单位工作例会,及时协调解决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质量监管工作的合力。各相关部门先后联合开展了监理市场整治、建筑材料巡查、通病防治专项检查、抗震设防专项检查、夜间巡查等活动,3年来,共开展综合大检查9次,专项检查76次,对187家企业和个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其中,将28家违法违规施工企业清出淮安市场,净化了淮安的建筑市场秩序。

注重加强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建筑市场管理的作用在于严格准入清出,从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管理节点上加以把关,确保只有真正符合质量安全条件的活动主体才能进入建筑市场,强化“源头”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作用则是监督活动主体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安全责任,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罚。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对于工程质量安全来说,缺一不可,只有二者进行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淮安市出台了《淮安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考核办法》,由各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结果与招投标活动挂钩,凡是考核得分高的,可以在招投标中获得加分;凡是考核得分低的,必须在招投标中予以扣分。该做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场联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该市还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向社会公开招聘义务监督员,许多热心市民纷纷报名,经过认真的筛选,最后确定了200余名义务监督员。他们当中有离退休的土木工程权威,有精通建设法律法规的专家,有在社区工作的热心人,有通晓相关政策的公务员。通过相关的培训,现已持证上岗。他们将以集体或单独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区在建的项目进行检查。市质监站要求市区所有的施工单位须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实施建设工程质量义务监督员制度,不仅是一种工程质量监督形式的创新,而且是唤起全民关注建设工程质量意识的有效形式,用社会舆论和社会约束来监管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新途径。该市计划继续招聘社会义务监督员,组成一支社会监管网络,动员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改进质量,促进建设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6.风险评估差别管理

淮安市的工程项目差别化管理工作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突出“推进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主题,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立足于风险防范,着眼于预警提醒,针对服务对象不同的风险级别实施差别化管理,无过错不打扰,无线索不检查,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防范与控制的有机结合,努力达到“最有效地减少质量风险发生,最有针对性地实施执法和管理,最充分地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最有力地引导服务对象遵从法律法规”。

该市工程项目差别化管理具体做法为:通过对工程项目参建各方的风险要素的评估(项目管理制度;技术管理档案资料;项目管理人员组织;诚信情况;前期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无发生质量事故等),确定工程项目类别(A、B、C类),针对工程项目类别,列入相应监管通道。

A类工程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监管,以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主,监督管理部门除履行规定的专项检查、巡查,以及相关分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外,执法人员一般不到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B类项目,纳入“黄色通道”监管,在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正常监督。

C类项目,纳入“红色通道”监管。工程的所有结构隐蔽项目,未经监督执法部门人员检查,不得进行隐蔽施工,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将增加对该项目的原材料抽检和工程施工抽查的频次。

绿色通道,主要体现为服务。黄色通道,主要进行预警和监控。红色通道,主要采取控制性、约束性的措施,促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防范质量问题、事故的发生。

目前,该市的工程项目差别化管理试点工作进展规范、有序。今年上半年,淮安市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程巡查等,对市区31个项目进行了评估,初步确定A类项目4项,B类项目26项,C类项目1类。如市区某工程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框剪结构22层,通过检查,该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技术管理档案完整;工程项目部,监理组管理班子健全。平时的各工序施工管理人员到位,能够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严格把关;工程施工质量较好,能够严格履行基建程序;近一年内,该工程项目的各参建单位没有发生影响工程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经评估,将该工程项目列为A类,纳入“绿色”通道管理,以工程项目参建各方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主,隐蔽工程验收告知监督部门,质监员根据隐蔽部位的重要性,决定是否参予监督验收。该工程项目按照常规的监督方式,整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监督部门需参予62人次验收,进入“绿色”通道后,监督部门只需参予22人次验收即可。

工程项目差别化管理通过试点,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监督部门的执法管理效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以前由于执法人员不足,工程项目多,监督人员疲于奔波验收,监督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既不精,也不实。实行差别化管理后,监督人员可以将精力着重放在C类项目管理、促进B类项目质量提高、确保A类项目创优上,抓住了工作重点,解决了主要矛盾,提高了监管效能,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工程项目的分类,直接影响参建单位的市场信誉,促进参建单位狠抓质量管理,争创项目类别升级。同时参建单位也深刻认识到如要保证施工进度,减少监督验收环节,必须强化工程质量自身管理。

工程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于实行差别化管理,对C类项目加强质量监管,避免了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对B类项目进行“监、促、帮”,使得B类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对A类项目进行指导,确保创优目标实现。

政府的监督执法部门形象得到了有力提升。通过对工程项目实行差别化管理,执法管理资源得到了有力的整合,管理效率提高,在社会上牢固树立了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廉洁型政府执法部门形象。

7.科技创新 防治通病

2006年的夏季,连日暴雨,淮安市市区某小区大部分房屋存在屋面漏雨和地下室渗水现象,引起了群访、集访,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防治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为有效解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淮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把根治住宅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列为工作重点,在贯彻落实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组织了行业精英,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并出台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控制标准》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控制标准》。

两个标准主要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来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设计方面结合了淮安市实际情况,规定了住宅设计必须遵循的控制标准,并从屋面和地下室提高防水等级、现浇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台采用梁式结构、禁止混凝土搅拌桩用于承重结构复合地基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实施推广过程中,通过政府文件的方式明确: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控制标准进行图纸设计,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照控制标准进行图纸审查。

施工方面结合了淮安市实际情况,绘制了118个节点大样图,就防止楼面裂缝和屋面、卫生间、地下室渗漏等质量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进入图纸设计说明,计入工程造价,以便于施工、监理企业更好地开展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开展质量通病防治以来,淮安市住宅小区质量有明显提高,质量通病专项治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杜绝了屋面、卫生间渗漏,有效遏制了现浇板裂缝和墙体开裂、空鼓现象。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涉及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质量合格率均达100%%。质量投诉显著减少,没有发生往年因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群访、集访现象。

防治质量通病,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淮安市在建设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科研成果转化、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技术科技水平。

近3年来,全市施工企业共有116项QC成果参加发布,创省级QC成果26项,创国家级QC成果3项,获得国家级QC成果二等奖一次。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该市重点推广“建筑业十项新技术”。淮安市建设局与东南大学合作,应用先进的钢砼工程施工技术,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该桥抗震性能好,自重与其他箱梁相比降低25%,造价节省20%,该项技术已在河南、山东等地推广。3年来,该市有20多项工程被列为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两项工程通过省资源节约型示范工程评审。

在市政工程施工方面,该市应用了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技术,在健康东路、延安西路上应用后,未出现反射裂缝病害。交通路采用透水彩色砼技术被誉为苏北第一条生态绿色环保路,在去年省市政科技信息网苏北片年会上进行交流推广。

淮安市还加大节能新材料研发力度。他们因地制宜开发了轻质高强新型混凝土砌块、挤塑聚苯板外墙保温系统、粉煤灰烧结砖、太阳能系列产品、节能塑钢门窗等新产品近60项,30家企业的近60项产品获省推广证书,9项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该市每年都从新建大中型住宅小区中确定不少于10%的规模作为科技示范工程。近几年,重点组织开展了绿色低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能试点示范工作。其中省级试点项目清河长西社区2号楼自保温结构体系,实现了混凝土建筑节能技术和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技术的根本性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淮安市重点开展了混凝土“双掺”技术、市政地理信息系统、淮安市浅层地基土承载力、管井降水改进技术的深化研究等50多项技术课题,有20多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其中,混凝土“双掺”技术成功研究,年可节约水泥用量近3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2.8万吨,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7万吨,创综合经济效益1.18亿元。管井降水改进技术在市区一项目上成功应用,节约深基坑支护费用200多万元。

8.工程创优打造精品

过去的3年,淮安市坚持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系列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3年来,该市在省建设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强化舆论宣传、创新政策制度、出台创优办法、开展评优活动等举措,打造了一大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3年来,淮安市共创建国家、省、市标准化工地468个,创建省、市级优质工程162个,省级示范项目6个,许多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淮安市从制度建设方面对工程创优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市政府出台了《优质工程创建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凡达到相应体量的所有公共建筑、市政工程和住宅小区中50%%以上的单体工程必须列入国优、省优或市优创建范围。实行优质优价专户储存制度,对获得国优、省优和市优的工程给予施工单位奖励,实现质量与价格挂钩。实行招投标加分制度,凡3年内在淮安获得过优质工程的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在招投标中可获得加分,实现市场与现场挂钩。设立优质工程奖励基金,对获得优质工程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该市实现了“创优出精神,行业出精华,队伍出精英,管理出精品”的目标。涌现出一大批淮安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精品工程,标志性工程。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以争创市优工程为动力,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创出了一流质量、一流水平的工程。通过创优促使建筑企业各方面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体系化,企业综合实力与综合能力不断上升,同时优质工程的获得也给企业争得了荣誉,赢得了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通过优质工程创建活动,锻炼了一大批年轻的高素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创优活动为淮安建筑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精管理的能工巧匠和优秀人才。

淮安市的优质工程创建活动,从小范围试点到大规模推进,从单一的住宅工程拓展到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对淮安市建筑工程质量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激发了全市建筑大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质量氛围。争创质量精品、争创质量一流成为众多大型骨干建筑企业每年工作重要目标。自我加压、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已成为淮安工程质量的名片,带动了淮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稳步发展,逐年提高。

9.练好内功提高实力

软实力建设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近年来,淮安市建设局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近年来,国家倡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发展体系。淮安市建筑业企业依托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化自身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增加科技投入,吸引高级人才,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为不断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淮安市建设局通过召开QC成果发布会、优质工程创建座谈会、工法申报专题讲座、校企联合研讨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调研等针对性非常强的会议,来推动全市建筑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的发展。据统计,全市2006年获省级QC成果5项、市级QC成果38项、省级工法1项、省优工程9项、市优工程53项;2007年获国家级QC成果1项、省级QC成果9项、市级QC成果71项,省“扬子杯”10项,市“翔宇杯”87项;2008年共评出58个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6项、优秀奖13项、优秀组织奖6个;报省级QC成果12项,国家级2项。省“扬子杯”、市“翔宇杯”65项,评选出66项市优质工程和14项市外优质工程。综合分析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全市各类科技创新业绩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增长,全面推动了全市建筑业企业的科技进步,增强了建筑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全市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年来,淮安市建设局以“提升行业素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确保企业稳步发展”为己任,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着力解决阻碍建筑培训和谐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了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该市以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重点对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安全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关键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建筑业企业高管人员培训班”,开展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培训,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抗风险、化危机、找出路、渡难关,250余人参加了学习。

淮安市建设局以企业所需的各种技能人才、“特种作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为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发展劳务企业做好工人培训工作,完成岗前培训约3.5万人。兴办农民工业余学校,建立健全了农民工业余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评价台账及验评工作,鼓励相关企业在农民工集聚较多的工程项目上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组织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建筑业安全生产师资培训,为开展大规模、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做好准备。共举办18期项目经理、建造师等培训班,2000余人完成培训,为建筑业企业输送了大批施工管理人才。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作业和人员队伍的不稳定,需求的突然性造成信息不通畅和集中培训的难度加大,培训市场出现了恶性竞争和一些培训机构不负责任的现象,导致建设队伍受训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建设局以网站、短信、靠牌等方式多渠道发布培训及办班信息,方便企业人员参加培训。对一些人员有需求但一时不具备办班条件的,采取预约登记方式,待条件具备后电话通知培训的地点和时间。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企业,采取上门服务就地培训的方式,力求工作学习两不误,节约了企业的时间和费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0.区县联动各具特色

重城市、轻郊区、轻农村,是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淮安市注重工程质量监管的全覆盖,各区、各县不留死角,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工程质量的局面。各区县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淮阴区建设局克服乡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困难,使乡镇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每次到施工现场检查验收时,不仅要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同时还要从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向他们解释图纸和规范是怎样要求,最大允许偏差是多少,存在的质量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安全隐患等。一次,在检查验收刘老庄乡某一小学教学楼3层屋面钢筋时发现2层楼面局部现浇混凝土底板表面层剥落露石子,监管人员对其局部混凝土强度产生怀疑,便要求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是局部现浇混凝土强度未能达设计要求,最终进行局部返工处理。其间,对每一个使用混凝土多孔板的工程都严格把关,要求必须对其使用的混凝土多孔板进行现场抽样试压检验。检验中发现有板配筋数量不足、配筋规格不符合图集、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混凝土观感质量不符合要求,要求全部禁止使用。几年来,乡镇工程建设中仅基础工程返工加固的就有10余起。

盱眙县用廉政建设促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实施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廉政保证金制度,质监站每人拿出5000元,单位再为每人出5000元,共计10000元作为廉保金。如果某一个人被举报投诉,经查事实确凿的,全站人员的廉保金则全部交公。如果没有一个人被举报投诉,年底每人可取回10000元廉保金。该制度实施8个月以来,未发现一例违规事件。全体质监人员形成了自律、互监的氛围。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监管的公正无私,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该县还实施对在建工程各分项、分部竣工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实行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制度。每月登记在簿,清晰可查,质监站根据申报情况实施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和行为上网公示。在某小区基桩监督检查时,发现资料不真实,有弄虚作假嫌疑。质监站调出原始记录,并请两家检测单位进行对比检测,结果,部分基桩定为不合格,当即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在网上公示。

洪泽县建设局作为安置房建设工程的直接主管部门,在县安置房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积极创新模式,不断强化监管,有力地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推进。该县监管模式多元化,实行项目组进驻全天候监管、质量监督站专业监管、安全质量督查组督查监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老干部代表视察监督、拆迁户代表义务监督、工程建设电话举报监督等等。监管形式多样化,定期与不定期、白天与夜间、普查与抽查、例行检查与专项检查等检查形式相结合;监管内容明晰化,重点强化了在原材料选购、建筑抗震性能设计、混凝土标准强度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监管。同时严查违规行为。对违规行为,现场叫停,当场整改。建立诚信档案,规范建设施工企业建设质量行为,营造诚信施工氛围。到目前为止,先后向8个施工单位下发整改通知,退回不合格钢材5个批次共100吨,SBS防水卷材90卷,多空墙体砖15万块,给水管5000米;责令9个垫层、1个条基基础、1个基础墙体返工重做;先后处罚使用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石子、砂石的施工单位计3.6万元;黄集盐化工安置小区施工单位多次违规操作,屡教不改,被清出了洪泽建筑市场。

涟水县质监站创造性地开展建筑原材料现场抽检验证工作,他们采取季度抽检、专项抽检、随机抽检的方式对建筑原材料实行动态抽检,并把抽检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对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予以退场,对恶意采购、使用劣质材料的单位,一律采取返工与处罚并举的方式进行了严肃查处。今年上半年,因原材料抽检不合格,责令施工单位返工10起,如阳光嘉园41号楼、某中学学生宿舍楼等工程,因基础用粉煤灰砖抽检不合格全部予以返工。申请行政处罚12起,处罚金额8万元。通过对原材料现场抽检和发现质量问题的查处,来引导和促进施工、监理人员重视原材料质量,规范材料进场验收把关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现场原材料质量的提高。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9.10.10

相关新闻